
農歷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硯山縣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花山節”。每到這個時候,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就身著節日的盛裝,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涌到花山場去踩花山,花山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盎U”是“花山節”的重要標志,一般選擇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樹,去皮削滑,扎以鮮花和彩旗,裝飾得五彩繽紛。立花村桿的人(又稱花桿主)是大家公認的“好心腸的人”,他必須提前選擇一個良辰吉日把花桿立好,及早告訴十里八村的苗族群眾,到時候來他們村踩花山。硯山縣傳統的花山場有盤龍鄉響水龍花山場、平遠鎮獅子山花山場、大白戶花山場、阿舍鄉燒瓦沖花山場、維摩鄉浴仙湖花山場等。
“花山節”的第一天,首先由“花桿頭”向前來“踩花山”的賓客敬酒,祝福,隨后宣布“花山節”開幕。這時,花山場內外鑼鼓齊鳴,鞭炮聲此起彼伏,鮮花、彩旗迎風招展,一派喜慶的氣氛。開幕式首先由花山主主持“祭桿儀式”,其次是舉行各種歡慶活動。接下來幾天里的活動有歌舞表演、山歌對唱、斗牛、斗雞、斗鳥、跳蘆笙、踢腳架(也叫腳擊或者踢葫蘆笙)等,活動內容豐富多采,整個花山場上一片歡騰。
一年一度的“花山節”又是苗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美好時機,一旦有情投意合的人,便雙雙相約到僻靜處互訴衷情。那一對對身著艷麗服飾,打著五彩繽紛花傘對唱山歌的苗族青年男女,往往給游客留下難忘的印象。青年男女,一旦相愛,男的要以花裹腳、花腰帶等精美繡品贈送給姑娘,而姑娘也以自己千針萬線親手繡制的花帕、包頭回贈。因此,有人把苗族“花山節”稱為東方的“情人節” 。

在苗家眾多的歌舞節目中,蘆笙舞是最讓人過目難忘又頗具民族特色的一個舞種。它從音樂到舞蹈都給人一種凝重、悲愴之感,仿佛是一種歷史的回憶。硯山縣的苗家人認為,蘆笙舞再現了祖先由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歷盡艱難險阻來到云南的情景,這也使得他們的蘆笙舞蹈的由來十分有趣。據說,蘆笙與笛子音樂,是南遷途中召喚掉隊的族人歸隊的信號;蘆笙與笛子的樂聲,是古苗文的讀音;舞蹈是南遷的夜晚為驅寒和防御野獸,圍著篝火走跳才發展成的。 質樸而又精彩的表演,原汁原味的苗族風情,既新奇又好看。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們相信,在國家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苗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一定能很好地傳承下去,將會成為一筆富裕的文化資源。

(撰文/侯光福 攝影/ 蒙詩彩奏 苗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