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苗族教育落后問題不容忽視
[新聞分類:苗族教育]
[上傳時間:2008-11-12 17:39:42]
[作者:不祥]
[上傳者:admin]
[瀏覽次數:7235]
|
|
昭通市的民族教育在上級的關懷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重視下,由于采取了一些特殊的辦法和措施,民族教育得到不斷發展。但目前昭通苗族教育落后的問題仍不容忽視。 苗族是昭通三大主體少數民族中人口居首的民族。據2003年底統計,全市有苗族人口171973人,占全市人口的3.34%,占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32.77%。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苗族教育的現狀是小學入學率低,中學在校生少,升大學者寥寥無幾。 據今年5月市人大、市民宗局聯合對屬民族鄉、民族村范圍的189個村民委員會的調查,民族鄉、民族村的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2.8%。其中,少數民族學齡兒童入學率為85%,但苗族學齡兒童入學率不到80%。這次調研中,我們選擇了17個苗族聚居寨進行調研,這17個苗族聚居寨中的學齡兒童入學狀況排類是:無人入學的1個,入學率不到50%的6個,50%至80%的8個,達到全市平均水平98.7%的沒有。如大關縣上高橋回族彝族苗族鄉大寨村麻窩村民組,35戶105人全是苗族,全寨27名苗族學齡兒童無一人入學。彝良縣角奎鎮拖腳村老寨村民組是一個41戶172人的純苗族寨子,61名學齡兒童只入學20人,入學率為33%。列入調研的地方情況如此,未列入調研而地處邊遠死角的苗族村寨情況更差。 另外據教育部門提供的數據:2003年底全市中學階段在校生中,少數民族學生占總數的比例,高中為6.84%,初中(含職業初中)為8.76%。明顯低于少數民族占總人口10.2%的比例。2003年底在市民族中學、鎮雄民族中學、彝良民族中學、威信民族中學這4所民族中學中,學生總數3671人,苗族學生僅有688人,苗族生占18.7%。2003年經多方協調在市民族中學專門辦了一個高中苗族提高班,該班最終都只有苗族學生41人。2003年6月,市民宗局搞了一次苗族生源調查,調查結果令人吃驚:當年,全市苗族學生中,初中畢業的只有476人,高中畢業的只有76人。能夠升入大學的更是寥寥無幾。以1998年為例,當時全區高中畢業的苗族生99人,高考升學僅5人,其中本科1人,?4人。最近幾年來,這種情況并沒有什么好轉。 由于苗族教育落后,已嚴重影響了苗族群眾經濟的發展、苗族人才的培養、苗族干部隊伍的補充。在我們調研的17個苗族聚居寨中,無大學生的有16個,無中專生的有14個,無初中生的有6個,無人外出工作的有13個,連外出當兵也無一人的有11個。就是歷史上很有名氣的彝良仙馬、威信天池、鎮雄發達、永善大坪子等這些以前文化較發達的苗族寨子,這些年也存在倒退的情況。 造成昭通市的苗族教育落后,除復雜的社會、歷史等因素外,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苗族群眾經濟貧困,無力承受子女入學費用。昭通市的苗族多數居住在高寒邊遠的貧瘠山區,多數苗族同胞屬經濟貧困群體。以一般收費標準及開支水平而言,一個學生入學一年的費用,小學需200元以上,中學需3000元以上,大學需20000元以上。高昂的費用,尤其是上中學和大學的費用,苗族群眾無力承擔。二是對有關扶持優惠,苗族山區和苗族學生未得充分享受。開設寄宿制或半寄宿制校(班)、設立特困民族學生書雜費減免專項補助、開辦各種類型的民族班等,是為發展民族教育而采取的特殊措施。在實際工作中,?畋粩D占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三是苗族山區學;A設施差。四是極少部分苗族群眾對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不高。 為切實改變苗族教育落后的狀況,建議將昭通市邊遠山區的苗族學生列入省的“三免費”教育范圍。二是優先安排,加強苗族村寨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以適應苗族村寨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三是將寄宿制和半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款、貧困民族生書雜費減免補助、各種渠道安排和引進的貧困學生救助款重點投向家庭困難的苗族學生,使已入學的苗族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輟學。四是對苗族群眾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自覺履行撫養子女入學的義務。五是各有關部門要從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為改變苗族教育落后狀況排憂解難,對此,各相關部門要有緊迫感。 苗族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方面,民族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苗族是昭通人口居首的少數民族,是祖國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在昭通,苗族教育不發展,苗族人民難脫貧,如果苗族同胞始終徘徊在貧困線上,全市就不可能步入小康。
摘自:湘西網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