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人是骨肉親;天下“蒙”族源華夏,四海苗胞皆同根。2016年12月28日,來自美國、泰國的30余名苗族同胞回到了闊別近一個世紀的故土——中國云南文山尋根問祖,并與硯山、文山城、馬關的部分苗族同胞在硯山縣響水龍苗族文化傳承保護館歡聚,進行一次血濃于水的互動交流。

全體同胞準備向“蚩尤”先祖銅像鞠躬

美、泰,苗胞獻唱
午宴上,中國的“咪多咪彩”們按地方苗家習俗,端起了酒杯唱起了高亢激昂的迎賓敬酒歌,對遠道而來的國外苗族同胞表示誠摯的歡迎,歌聲不斷、聲聲送真情,干杯不息、杯杯道祝福,可謂“酒逢親人千杯少”,席間,同胞們問姓氏、認親戚、嘮家常、憶歷史、話風俗,談笑風生,在歡歌笑語里,不知不覺的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午間時光。
在下午的活動中,硯山苗族文化傳承保護館館長項廷強對遠道而來的美、泰苗族同胞致以誠摯的歡迎和親切的問候,美、泰苗族同胞代表深情答謝,在國外苗族同胞代表的主持下,所有同胞面對苗族先祖“蚩尤”銅像鞠躬行禮,以表達對先祖“蚩尤”的崇敬與悼念之情。之后,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國內外苗族“咪多咪彩”們你一曲我一調的對起了山歌,此起彼伏、悠揚動聽的歌聲在響水龍上空飄蕩,歌聲里雖然沒有男女青年更多相遇相知相愛的情愫表白,但卻聲聲道出了苗族那久遠而曾經令人仰慕的輝煌歷史,也訴說著苗族歷史上因為戰亂及民族歧視和壓迫而飽經滄桑、歷盡艱辛、扶老攜幼、跋山涉水,從東到西、由北到南,從國內向國外漫漫遷徙路上的痛與苦、長期骨肉分離的酸楚與思念,傾吐著國外苗族同胞對故土的眷戀和思鄉之情,歌唱著現在的新生活,充分表達了同胞們撫今追昔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一曲《我們的名字叫苗族》,“我們身上有同樣的肉、我們身上流淌著同樣的血.......不管走到哪里,我們都是苗族,不管過了多少個年月,還是苗族,我們都不會忘記我們的名字(苗族)!”,唱得熱血沸騰、唱得難分難舍.....

中、外同胞對山歌
在參觀了苗族文化傳承保護館后,國外苗族同胞們對館長項廷強對苗族文化的守護與執著,傾其家產建館并為苗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以及奉獻精神大加贊賞與欽佩!紛紛解囊相助以表寸心意,并表示將學習借鑒,堅守、傳承和弘揚苗族文化!晚宴后,國外苗族同胞們依依不舍的離別,聲聲道著“我們還會再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夜晚,雖然人去樓空,但歡歌笑語似乎還在響水龍上空回蕩......

敢引向外國同胞贈送禮物

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