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日下午,硯山苗族文化傳承保護館舉行開館儀式,標志著位于硯山縣盤龍鄉響水龍村的苗族文化傳承保護館正式建成開館迎客。
開館儀式由盤龍鄉黨委書記劉加雄主持,硯山縣人大副主任、苗族協議會長侯金發致辭,文山州民宗委調研員、州苗族學會會長王萬榮宣布正式開館。來自省州縣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專家學者、新聞媒體記者和各組群眾參加了開館儀式。
苗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但是由于苗族歷史上沒有文字,所有文化習俗均靠言傳身教沿襲下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優秀的文化已相繼失傳,搶救和保護工作迫在眉睫。苗族的兒子項廷強從小受到苗族文化的熏陶,建一個苗族文化傳承保護館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整整準備了20年,平時節假日就深入苗寨走訪學習,考察挖掘苗族文化,收集整理了大量寶貴苗族文化資料。經多方考,項廷強先生選擇了地理位置比較優越的硯山縣盤龍鄉響水龍村建設苗族文化傳承保護館。硯山苗族文化傳承保護館于2014年5月破土動工,投資400余萬元,歷經一年多時間終于建成。
硯山苗族文化傳承保護館是一個具有苗族建筑風格的四合院,分主體房和展廳,廳室有苗族紡織文化展室、民居生活體驗室、古籍祭祀文化展室、餐飲室等等。通過實物、文字、圖片等形式,反映了苗族生產生活、禮儀習俗、祭祀文化、服飾、苗藥、傳統居住環境各方面的內容,真實地再現了苗族長期以來的生產生活以及變遷的場景。
硯山苗族文化傳承保護館,是一個豐富且生動的教材庫,是苗族人民的精神財富。苗族文化傳承保護館的建成為子孫后代學習先輩、傳承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苗族文化發展和各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
開館儀式上,苗族民間藝人還表演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節目和絕技。苗族姑娘小伙歡快的蘆笙舞拉開了文藝表演的序幕,民間藝人“烈火燒身”和上“刀山”的絕技表演把演出推上了高潮,最后,以剛獲得云南省第九屆民族民間文化歌舞大賽金獎的合唱節目《公雞喊太陽》作為壓軸節目,整場演出,個個節目是精品,使觀眾朋友們意猶未盡。
文藝表演結束,有關領導同志、專家學者和各族群眾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了苗族文化傳承保護館的展示品。

盤龍鄉黨委書記劉加雄主持開館儀式

縣人大副主任、苗族協會會長侯金發致辭

文山州民宗委調研員、苗學會會長王萬榮宣布開館

苗族文化傳承保護館館長項廷強介紹建館情況

開館儀式現場

開館儀式全景

開館儀式文藝演出主持

表演蘆笙舞

蘆笙舞

民間藝人表演“烈火燒身”

民間藝人表演“火功”

表演《公雞喊太陽》

表演《公雞喊太陽》

民間藝人表演“上刀山”

項廷強館長接受省級媒體記者采訪

開館儀式當天舉行的苗族斗牛大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