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習館全景
在硯山縣盤龍鄉響水龍村,一座外面還搭著竹架建設的房子顯得格外顯眼,里面還不時傳出鋸木頭的聲音……這就是項庭強正在建設的苗族傳統文化傳承保護館。
保護苗文化是多年的心愿
項庭強,是麻栗坡縣猛洞鄉成人技術學校的一名老師。1996年開始擔任學校的校長,任職期間,學校被評為文山州唯一一所省級成人示范學校,2000年,他被州教育局評為州級教育先進個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先進個人。他出生在苗族家庭,自小收到苗族民間傳統文化的熏陶,對苗族文化有較深的認識。2006年,被定為“省級文化傳承人”。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他發現很多民族文化面臨著失傳的狀況!耙驗槊缱鍥]有文字,僅靠口頭傳授,容易產生變化,不同地區之間也會相互影響,造成簡化!薄艾F在的苗族年輕人,會說苗話就不錯了!痹S多珍貴的苗族古籍及傳統文化相繼失傳,搶救和挖掘苗族文化勢在必行。這個念頭一直在他的腦海中回旋。

項庭強
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開始有意識地收集一些以前使用過的生產生活用具、道具等,當時也沒想太多,就只是單純地進行收集。收集的東西越來越多,他索性騰出家里的一間房間來放置,還作了簡易的布置。到附近游玩的人聽說了,會專門到他家里看看,聽他講那些形狀各異的物品的用途,了解背后的文化。

收集的座式織布機
到硯山建設苗族文化傳承館
2012年,項庭強從在硯山工作的兒子那得知,硯山縣盤龍鄉法土龍片區新農村要投入建設,整個片區主打原生態民族風情園。響水龍村全村400多戶全是苗族,他感到,這是一個實現他多年夢想,建立苗族文化傳承館的絕佳機會。
2012年4月,硯山縣盤龍鄉的法土龍片區新農村建設啟動。按照規劃,要把法土龍片區打造成為一個集休閑、娛樂、觀光為一體的原生態民族風情園,其中法土龍以具有壯族特色的集垂釣、休閑、娛樂、體驗農業等為一體;響水龍以具有苗族特色的集斗牛、餐飲、住宿為一體;白石巖村以具有彝族特色的集登山鍛煉、旅游觀光等為一體。通過實地查看,項庭強決定,就把苗族文化傳承館建在響水龍村。他立即開始準備建設苗族傳統文化傳承館項目報告、效果圖的資料到硯山縣報批。傳承館占地1000平方米,預計需要投資400多萬元。由于此項目屬于個人投資的公益事業,2014年4月,項目得到了硯山縣政府的批準。

傳習館里的簡易廚房
400萬,對于成人技術學校的一個小小的教師來說,無外乎是個天文數字,但是他一直抱著“一定要把傳承館建成”的信念,立即開始了籌錢之路。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超過百萬的土地使用費,一下需要如此巨額的資金,令他十分頭痛,這時他萌生了一個想法:把家里的房子賣了。他一共有兩套房,老家有一套,另一套是在文山城買了給兒子預留作婚房的。要賣掉房子,他覺得有點對不住妻子和兒子,但又想不到其它的辦法。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他和妻子、兒子商量。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的提議獲得了家人的支持!胺孔淤u了可以再買,錢沒了可以再掙,但是文化消失了就沒辦法了!痹诔幧娇h群眾藝術館工作的兒子對父親的做法表示支持。最后,項庭強把兩套房子賣了,共計150萬。解決地基之后,2014年5月,他的苗族傳統文化傳承保護館開工建設。一邊建,一邊籌錢,貸款15萬,向朋友借20萬……一邊建設,一邊籌錢。同時,他還獲得州、縣多個部門的補助資金近50萬元。
對于文化傳承保護館,他有自己的設想,重點在于苗族文化的宣傳、保護、傳承。在經營模式上采取以館養館的模式。除了生產生活用品、祭祀用品、服飾等物品的展出外,還要到村里請熟悉歌舞表演、懂得風俗儀式的人來進行民族歌舞展演和民俗培訓。
尾聲:
目前,傳承館的主體工程已經建設完畢,進入裝修階段,預計今年國慶節開館。但項目建設資金還差100多萬,主要用于存放貴重展品的展柜和安全監控設施購置、展品講解的音視頻錄制等。明年八月份,他就年滿退休了。他打算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苗族文化傳承保護工作上。他說:“建傳承館是我一生的夢想,其它大的事情我也做不了,F在節約一點,艱苦一點沒什么。希望能把我們的苗族文化繼續傳承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我的隊伍中來!

傳習館近景
(來源:文山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