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很有本領的子尤(男子漢)叫兜陽。其母懷胎十三月,在初暑降臨于世,其父為他取名“兜陽”,兜陽”是指能指引人們走向光明之義。兜陽聰明伶俐,長得眉清目秀,兜人喜愛,從小求進好學,其父為其請了很多資深博學師傅,傳授他治家理國思想,后來他便精通天文地理,熟練人間世事,擅行眾醫,秉公執事,深得苗族眾人厚愛。為了勵煉意志,解救眾人苦難,他云游四方,行尚社會。至始至終為普眾解惑釋疑,幫扶濟困,扶植民眾生產,拯救人間苦難,他的功德與思想深得民心。
后來人們覺得他很辛勞,又非常值得敬重,由于兜陽常年出門在外多有不便,人們就選了只很成器的大花狗送給了兜陽,讓大花狗陪伴他的旅途,大花狗一直盡職盡責,天天為兜陽領路和看護他的安全。隨著大花狗的年齡不斷增長,大花狗也慢慢老去而走不動直到盡忠死去。
由于兜陽的本領高超,曾經也讓人嫉妒,特別是統治官府也紛紛找來各種各樣的借口進行驅趕與迫害,但是兜陽心胸寬廣,把他人的猜疑與嫉妒拋之腦后,依然執著地堅持他的修身理念,仍然云游四海。不過年歲不饒人,兜陽也慢慢老去,只能蹣跚行進。
又是恰巧初署時節的一天,他在云游過程中,因過河不慎跌河落水。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傍晚時分天色近暗(狗時),兜陽做完事務后正趕往下一村寨,就在涉水過橋時不慎跌入水中,碰巧有一對做活回來的夫婦發現在河水中有人掙扎,隨著河水翻滾而下,當時這對夫婦也不清楚落水者是誰,只憑著人性直覺,緊急之中大聲呼救,招集村民前來營救,經過村民的積極尋找與搜索,漆黑的夜色伴隨濤濤洶涌的洪浪,依然沒有發現半個人影。次日,聽說有人落水消息不脛而走,聞信而來的人們集聚河邊,人們根據兜陽的尋蹤軌跡進行認真的分析和對比,最后做出判斷確信落水者是兜陽。于是人們又繼續再次的搜尋,雖然人們又辛辛苦苦地搜索了一天,但是依然沒有找到兜陽的尸體。
由于沒有找到兜陽的尸體,人們很惋惜,但又很無奈,完全沉入悲痛之中,只能默認兜陽已經死亡。沒有兜陽的尸體,人們又無法為他舉行葬禮,心里傷感至極,后來經過商議,只能按照苗族的習俗為他舉行招魂儀式,為他操度亡靈,希望兜陽能夠按照苗族的習俗禮儀回到祖宗的圣地,認祖歸宗,不在野外孤獨。
人們覺得兜陽聰明伶俐,心地尚良,秉公執事,治家有方,氣節高尚,精神可塑,值得廣大眾人敬仰。于是,經過集體商議統一意見,考慮到兜陽孤獨一人,為了不使兜陽孤獨苦悶而又能堅守其信仰,人們便采用先前花狗領路的模式讓其亡靈繼續進行云游授人智慧,于是用一只大花狗來舉辦招魂祭奠兜陽,愿大花狗陪伴兜陽的靈魂,庇佑人間安康,幸福美滿。后來祭祀兜陽活動便慢慢延續下來,形成固定習俗“鬧兜陽”。
(講述人:侯正學,整理人:多夢掌)
二〇一五年六月
|